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0年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研討會

  • 活動期間:2000-12-07~2000-12-16

「2000年兩岸小戲大展暨學術研討會」於12月7日起至12月16日於台北、彰化等地辦理,在「小戲大展」部分,安排了山西秧歌、江西採茶、雲南花燈、湖南花鼓、漳州車鼓等五個大陸小戲劇種,新營竹馬、六甲車鼓、宜蘭老歌仔、苗栗採茶、彰化車鼓等五個台灣小戲劇種。大陸、台灣每一劇種一個劇團,共十個劇團。12月7日下午小戲劇團在戲專內湖校區各作十分鐘表演。大陸五團12月8日晚上在木柵校區演藝中心、12月9日下午在大安森林公園野台演出。12月11日上午9時學術會議在台大總圖書館開幕,12月11日至13日各團輪流假台灣藝術教育館免費演出。12月14日上午大陸五團分往政大、師大、中央和關渡、板橋兩藝術學院作示範教學,12月16日南下彰化,在南北戲曲音樂館作結束的公演。 

 


三天的學術會議,共發包25篇學術論文如下: 


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兼執行長‧曾永義  專題演講《戲曲雛型‧藝術根源》 


中國藝術研究院‧卜鍵《歌舞小戲的文學記述「詩經」中的社歌與新樂》 


中國藝術研究院‧劉禎《「天官賜福」文本的文化闡釋》 


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鄭榮興《台灣採茶小戲及其特色》 


彰化師大國文系‧林逢源《民間小戲的題材及其特色》 


中央大學中文系‧李國俊《閩南小戲及其音樂研究─以番婆弄、桃花過渡、管甫送三劇為例》


清華大學中文系‧王安祈《京劇中小戲「京劇化」之實證》


中國藝術研究院‧薛若琳《說小戲》 


靜宜大學中文系‧林茂賢《臺灣的牽亡歌陣》


國立藝術學院傳統音樂系‧呂錘寬《斬命魔與東海黃公─道教儀式中的戲劇化法事與小戲源流關係試探》


中國藝術研究院‧孫崇濤《明代小戲淺探》 


山西省文化廳‧郭士星《談小戲之振興》 


中國藝術研究院‧余從《小戲的特點與演進規律》


東吳大學中文系‧羅麗容《元劇中之小戲面貌》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楊馥菱《有關台灣車鼓戲之幾點考察》 


人民音樂出版社‧常靜之《試論小戲及其音樂特點》


湖南省藝術研究所‧胡健國《音樂─小戲形成發展的軌跡》 


廈門大學中文系‧陳世雄《目連戲中的小戲》 


中國文化大學‧王士儀《小戲釋義及其應用性》


臺灣師大國文系教授‧潘麗珠《從審美形態論小戲藝術的美學義涵》


政大中文系副教授‧蔡欣欣《論歷代宮廷演劇中的小戲》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黃玲玉《臺灣歌舞小戲(陣頭)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應用─以八家將、水族陣、車鼓陣為例》 


高雄師大國文系‧汪志勇《「新小戲」與歌仔戲社團的互動》


江西省藝術研究所‧毛禮鎂《江西採茶戲淵源與流派的形成》


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所‧郭思九《雲南花燈的形成、演出形態及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