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是本中心於民國85至92年間以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工藝以及傳統舞蹈與雜技為主要範疇,挑選114項具代表性之民間藝人與團體,透過專家學者的主持、參與,以田野調查與深入挖掘,建構藝人的生命史,並藉傳習授藝的過程以影、音、文字與文物整理等方式,將其精湛技藝與知識傳承於世。本計畫除部分成果已出版外,亦可於【傳藝典藏】線上瀏覽及調閱典藏資料在本館或臺灣音樂館閱覽。
前往瀏覽【傳藝典藏】所有傳習計畫
精選計畫成果
傳統戲劇類-布袋戲「黃海岱」技藝保存計畫
黃海岱先生出生於民國前11年,其所創立之五洲園,為全台最龐大的布袋戲門派,台灣布袋戲界咸尊黃海岱先生為「通天教主」。黃海岱先生能戲極多,尤擅長公案戲,不但嫻熟掌故,詩詞口白的涵養亦相當深厚。
本計畫即針對黃海岱先生個人技藝,錄製十五齣經典劇目、並整理其劇本及曲譜;撰寫生命史;蒐集相關影音、論文及剪報資料等方式,除了為國寶級的藝師留下完整的紀錄之外,也期望從中勾勒出台灣近百年來布袋戲發展的軌跡...more
黃海岱演出紀錄照
黃海岱演出紀錄照
傳統音樂類-鑼鼓樂傳習計畫
鑼鼓樂為我國傳統器樂演奏形式之一,可分為陣頭鑼鼓、大班鑼鼓、戲曲鑼鼓、清鑼鼓等類別。以戲曲而言,鑼鼓樂可說是中國戲曲源流之鑰,若能精鍊、記譜、分析各種鑼鼓樂,則可解開戲曲流變之謎。況近年來西洋打擊樂團在台灣頗為盛行,因此若以鑼鼓樂此一形式跨越不同樂種、劇種的方式進行傳習,對於復振我國打擊樂地位亦有重大的意義。
「鑼鼓樂傳習計畫」以器樂合奏形式為導向之傳承方式,有別於以單一樂種、劇種為對象進行傳習,此種傳習型態一來可使小樂種不易被忽視,二來藝師與藝生有共同樂器專長,技藝之傳承將能立竿見影 ...more
鑼鼓樂傳習演奏紀錄照
傳統工藝類-葉王、林添木交趾陶藝作品整理與研究案
葉王國寶級作品「蟠龍燭台」 本計畫以交趾陶宗師葉王與薪傳獎得主林添木之作品為保存研究對象。葉王(1826至1887年)本名葉麟趾,因技藝精湛而獲「王師」美名,遂得「葉王」之美稱。葉王作品質與量均重,現今仍可看到其交趾、泥塑作品,不但造型生動自然,釉色亦溫潤與鮮豔兼具,後世絕難仿作。日治時期,葉王曾參加世界博覽會,作品轟動世界藝壇。 林添木(1912至1987年)初隨泉州匠師蔡文董習得彩繪、剪黏、陶飾等技藝,而後專研交趾陶藝,並致力於推廣與教學,於民國74年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本計畫研究與保存重點在於整理葉王及林添木之創作生命史、家族系譜及傳承系譜;調查作品之保存及收藏狀況,並就其造型特色、結構佈局等藝術特色作分析;最後以兩位藝師作品保存及展示計畫芻議作結...more
傳統舞蹈與雜技類-台南縣地區王船祭典保存計畫
台灣漢人社會民間信仰興盛,在眾多的信仰活動中,除了各地為慶祝社廟重建落成所舉行的慶成醮,及少數聚落定期性的平安醮之外,即以盛行於南台灣的迎王祭典(王船祭)規模最為盛大及豐富。而以同為三年一科的屏東東港的「迎王平安祭典」,與台南西港的「王醮刈香祭典」,並稱「南東港、北西港」最為有名。
本計畫針對台南台江內海及曾文溪流域的王船祭典作整體觀察,透過文字記述及影像的拍攝,留下基本而完整的記錄...more
燒王船祭典
服務資訊
調閱服務
調閱時間:星期一~星期五09:00~11:00、14:00~16:00(例假日及國定假日不對外開放)
調閱數量:閉架館藏每次以10冊(件)為限;跨館館藏因館際遞送時效須於3天前預先申辦,每人調閱數量以5冊(件)為限。
預約入館暨調閱申請: 線上申請/紙本申請.doc(紙本申請.odt)
電話:(03)9705815分機2312
Email:lib@ncfta.gov.tw
傳真:(03)9509260
閱覽地點:宜蘭傳藝園區傳藝資料館2樓、臺灣音樂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