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音樂從這裡開始

山海依傍的美麗島嶼,因著奇特的地理環境與多元的人文歷史,
擁有多采多姿的豐盛文化,
其中種類繁多的音樂,更是極其珍貴的寶藏。

作為臺灣音樂的守護者,
臺灣音樂館透過保存研究、鼓勵原創、人才培育與資源共享,
延續臺灣音樂的脈動、展現臺灣音樂之美。

臺灣音樂館

本館源於文建會(文化部前身)1990年起籌設的「民族音樂中心」,2002年併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其派出單位,並定名為「民族音樂研究所」。2008年配合組織整 併,更名為「臺灣音樂中心」。2012年5月配合文化部成立,再更名為「臺灣音樂館」,隨著名稱的改變,本館的業務範圍也逐漸擴展,我們可以說:追尋臺灣音樂,就從這裡開始。

  • 業務情境
  • 核心業務

    臺灣音樂館所扮演的定位,除持續深化「資料蒐集」、「典藏研究」、「資訊服務」等核心功能外,更加強館藏資料之應用發展,並配合文化部賦予前瞻計畫—重建臺灣藝術史之政策發展重任,以建構臺灣音樂史為基石,除透過「音樂史料典藏保存」全面收錄、累積臺灣音樂史料、人物及其手稿作品外,並透過「音樂史料研究出版」、「音樂史料詮釋推展」等規劃,強化各計畫間之扣合、配套與關聯性發 展,讓各業務之縱向(深度)及橫向(廣度)能夠緊密連結。另期待透過與其他公部門或民間的博物館、紀念館、樂團、圖書館等聯盟,將各地方所藏之音樂文物加以整合於一平台,資源共享,以貫穿資訊提供、運用與推廣,達到音樂史料建置之最大效益及目標。

  • 業務情境
20240201-9_館主任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賴館主任世哲

學歷:
  •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碩士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學士
經歷:
  •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專門委員
  •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專門委員
  •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專門委員
  •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主任秘書

行政院文建會有感於民族音樂資產對於我國傳統藝術之重要性,自民國79年起即成立籌備小組,由許常惠教授擔任召集人,進行民族音樂中心的籌設工作和相關 軟硬體計畫。民國87年4月「籌設民族音樂中心計畫」獲行政院核定,內容包括 於臺北縣中和市錦和運動公園興建民族音樂中心硬體新建工程,專責民族音樂之調查、蒐集、研究、保存、展演、傳習及推廣等工作,主要組織架構含研究所、資料館及兩座演藝廳,並於民國88年7月奉行政院核定成立籌備處,由傳藝中心籌備處主任柯基良兼任籌備處主任,原預計民國91年完成籌建工程後正式運作。

自民國89年5月文建會為配合行政院組織精簡等重大政策,將工作重點由籌建多 功能之展演硬體建設,轉向專責我國民族音樂整合性之調查、蒐集、研究、保存及展示推廣等工作,計畫設置民族音樂資料館;於民國91年元月奉行政院核定併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其派出單位,並轉型為「民族音樂研究所」,借用農 委會舊有空間重新規劃設計,成為兼具辦公與音樂資料保存暨小型推廣活動場 所,並自92年10月於杭州北路26號正式開館運作。

97年4月更名為「臺灣音樂中心」,101年5月20日配合文化部成立,更名為「臺灣音樂館」,透過保存研究、鼓勵原創、人才培育與資源共享,成為臺灣音樂的守護者,延續臺灣音樂的脈動,展現臺灣音樂之美。105年進駐臺灣戲曲中心,在既有的豐厚基礎上繼續深耕發展,呈現臺灣音樂歷史的脈絡與樣貌。

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