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延續2013年「流動、游移」之策展概念,以雙年主題的文化精神延伸,並以日本民族學與人類學家佐佐木高明、藤井知昭等學者在1980年代所提出的「照葉樹林文化帶」(Lucidophyllus Cultural Belt)為東亞文化的源流論說,做為焦點區域範疇,多元呈現此文化帶內共同的常民生活印象與傳統藝術特徵。
照葉樹林文化帶內的親密關係
這塊半月型的區域,由尼泊爾、東南亞及中國西南,東順沿著茶樹的生長,途經臺灣至濟州島,終止於日本,屬於同源文化區,擁有同樣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共通的藝術表現形式。
而所謂的照葉樹林,就是以橡樹、樟樹、山茶樹等暖溫帶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東亞特有樹種,因為樹葉有光澤,陽光一照,便反射出閃閃光芒,故名「照葉樹林」。在此地帶中醞釀與成長的文化十分相似,如:吃發酵過的食物(醬油、味噌、臭豆腐、納豆等)、喝綠茶、使用竹器、生漆、用魚鷹捕魚、走婚、干欄式建築、男女對唱情歌、使用踏歌與歌垣等,都是該文化區的生活印象和生活經驗寫照。
以臺灣為中心的亞太傳統藝術交換平台
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將以臺灣作為此文化帶上的中心樞紐之地、傳統藝術交換平台,串連東亞半月弧的前緣(東南亞)和東亞半月弧的後境(東北亞),邀請前境的泰國西北卡倫族、廣西苗侗族,後境的韓國濟州島七摩里堂靈登巫儀、日本西川流傳統歌舞伎,以及臺灣排灣族、阿美族與噶瑪蘭族三個臺灣原住民族與之呼應,更將透過照葉樹林文化帶上共通的常民生活樣貌(吃發酵過的食物、茶飲文化和高腳屋住居)與傳統藝術特質(踏歌、對歌、複音),與民眾分享亞太生活圈中美好的無形文化價值。
相關連結
2014亞太傳統藝術節(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