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旅人傀儡夢桃花》:臺北市天母國中/廖于濘

  • 發布時間:2019-02-11

國中學齡的孩子面對傳統戲曲時,總有著說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模糊印象,《旅人傀儡夢桃花》此一教案的發想,正是從國中教師反思在設計傳統戲曲課程與教學後,這些曾經停留在孩子腦海中的畫面、聲音、動作,是否能在他們無限可能的未來中發生什麼作用?產生什麼影響?而我們透過傳統藝術的教學能帶給孩子什麼能力?

 

此計畫融入了國中表演藝術課所累積的經驗,以臺灣民間熟悉的歌舞小戲《桃花搭渡》出發,並將版本設定為精緻典雅的南管戲,除了原已具有的通俗趣味之外,更增添了南管的藝術性,使雅俗共賞的特色得以發揮並應用於教學上。

 

《旅人傀儡夢桃花》的設計概念,將教學現場視為一個有機體,教師與學生必須共同創作完成的一個主題式活動。動機是「送信」,角色是「旅人」,過程是「做夢」,以上三項是與我們日常生活貼近的經驗;主結構是「南管戲」,情節是「桃花搭渡」,以上二項是提供學習的材料。而南管戲曲表現中演員的身段受「傀儡」影響,是學生接觸表演的肢體練習中,最獨特也最有趣的部份,從生活經驗的分享與探討,進入觀察與練習教學材料,最後呈現學生的創作及應用。期許透過此課程設計能將傳統戲曲的美學與價值在國中階段的孩子們眼中被看見,更希望這群種子能夠將其轉化,成為日後源源不絕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