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客家八音人間國寶鄭榮興領軍的《八音與天籟》音樂會,將為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臺灣國樂團40週年團慶系列演出再添巨獻,8月3日星期六下午2時30分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吳定哲團長介紹道:「本次演出陣容堅強,我們將欣賞到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12位樂師的精彩演奏,以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10位演員的精湛演技,並且由臺灣國樂團超過60人的大樂團帶來豐富聲響,形成由八音團、採茶劇團和國樂團組成的黃金三角,編制之大、內容之豐富,令人期待,也希望藉由客家八音和國樂團的交融,凸顯臺灣的文化」。
客家八音是表現客族器樂文化的藝術代表,2010年經文化部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為指定保存團體,近年來致力於培育新一代客家八音樂師。鄭榮興表示:「我是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第五代傳人,目前已傳承到第七代,這次在《八音與天籟》音樂會中與我一同上台的樂師,主要是第六代與第七代的弟子,算是一場跨世代的演出,別具意義。」在曲目安排上,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吹場樂、弦索樂和採茶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音樂。音樂會規劃由熱鬧的吹場樂《大開門》開場,緊接著是兩首難度相當高的弦索樂《四大金剛》和《狀元遊街》。在幾首純器樂的演奏之後,特別安排了兩段客家戲曲的表演,《上山採茶》由嗩吶模仿人聲吹戲,與真人唱戲交相呼應,趣味與炫技兼具;《賢女勸夫》則採用臺灣獨有的喇叭弦領奏,視覺與聽覺都讓人驚艷。音樂會下半場,還有三首精彩的弦索樂,其中《將軍令》和《糶酒組曲》是客家八音中的老調,演奏難度高;而《雙龍赴會》則特別邀請作曲家朱雲嵩重新編配,讓八音團與國樂團相互較勁,卻又能同時展現出雙方的特色。
臺灣的客家八音長年受到不同劇種、樂種的影響,卻像海綿一樣,在多樣且多變的音樂環境中展現強韌的生命力與適應性。本次與國樂團合作,更能深刻感受到這項特性,演員胡毓昇說道:「今日所示範的《賢女勸夫》是我跟隨採茶戲老藝人黃鳳珍所學到的劇目,經過從小學到大,不斷的練習,期待與大家分享。」另一方面,除了八音樂師的努力,在這場《八音與天籟》音樂會中,由指揮李英帶領的臺灣國樂團,也將共同努力,落實40年來矢志探索傳統、立足本土的樂團宗旨,展現出八音團與國樂團絕佳的默契與容受度,攜手追求傳統音樂在當代殊途同歸的美感。
※更多節目資訊請上網搜尋「臺灣國樂團」,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 演出曲目:
1.吹場樂|《大開門》大鼓領奏:鄭榮興 瞿春泉
2.弦索樂|《四大金剛》嗩吶領奏:古雨玄 瞿春泉 編
3.弦索樂|《狀元遊街》嗩吶領奏:劉育誠 朱雲嵩
4.吹戲、唱戲|《上山採茶》嗩吶領奏:鄭榮興 瞿春泉 編
5.喇叭弦與採茶戲|《賢女勸夫》喇叭弦領奏:鄭榮興
6.弦索樂|《將軍令》嗩吶領奏:莊鈞復 林心蘋 編
7.弦索樂|《雙龍赴會》嗩吶領奏:劉育誠 朱雲嵩 編
8.弦索樂|《糶酒組曲》嗩吶領奏:鄭榮興 瞿春泉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