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
「傳藝鄉見歡-傳統戲曲觔斗雲」活動熱鬧進行中〜
近期免費活動有音樂及戲曲身段的體驗課及講座。傳統戲曲的樂器有它個別的音色特性,配合劇情需要,用琵琶、笛子或嗩吶演奏出不同意境,場面樂器分為文、武場,以拉、彈撥、吹、打四種方式演奏。
8月17日(週六)14:00至16:00 旗山文化園區
戲曲美學講座:從樂器談戲曲音樂的情感(臺灣豫劇團文武場領導范揚賢主講)
范揚賢帶著板胡、二胡現場示範樂器的拉奏手法,並詳細講解以前及現在對樂器製作材料的不同。配合不同樂器的運用,選取了多段戲曲,如:笛、簫的落寞,琵琶的起伏,嗩吶的高昂喜樂…,原來每種樂器除了合奏曲目外,都有它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
請點選 更多免費講座
8月18日(週日)14:00至17:00 旗山文化園區
戲曲體驗坊:鑼鼓音樂伴奏(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吳美玉團長主講)
南方薪傳歌仔戲劇團備了滿滿整桌的各式樂器,吳美玉團長一一講解、示範。戲劇演出的樂器分為文、武場,一般用拉、彈撥、吹及打四種方式演奏樂器,劇中人物不同的悲、喜、哀、樂情緒用不同的樂器來詮釋,一般有所謂「百年簫,萬年弦」,就知道拉弦者的技巧難度更高。
而歌仔戲獨有的樂器有椰胡、大廣胡、噯仔、鴨母達仔等,以前的人生活較困苦,用蘆葦曬乾來做鴨母達仔的吹奏嘴,這種大多用在哭調時候,而台灣的歌仔戲的唱用真嗓,對岸則是用美聲唱法,目前兩岸在表演形式上,己慢慢的互相吸取所長。
當天課程,從歌仔戲的國歌「我身騎白馬…」到「茶花女」,大家人手一件,拿起樂器練習,你敲大鑼、我敲小鑼,吳團長指導小小年紀音感十足的小男孩敲四大件三合一的武場樂器組合成「七台哐」,最後高唱大家熟知的伯朗咖啡音樂聲中,結束了這場鑼鼓音樂課。
哈哈哈!原來民間曲調及戲曲音樂早就與我們的生活相應了,真要謝謝重視鄉土的廠商呀!
下個禮拜(8月25日)又是身段練習,八角巾帶花旦唱腔,看看誰比較嬌柔。快來報名!活動筋骨,為休閒生活加些藝術色彩!
請點選 更多免費課程
最新活動請上 臺灣豫劇團臉書http://www.facebook.com/TaiwanBangZi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承辦﹕臺灣豫劇團
聯絡人:施昀里07-5828753轉23、0935-719849、e-mail:5sgg@yaho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