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臺灣音樂憶像」音樂會記者會新聞稿
11月30日誠品松菸 傾心聽•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的臺灣音樂館,長期關注臺灣音樂的發展脈動,為了留下臺灣音樂發展的珍貴資源,近年辦理「臺灣音樂群像」建置發展計畫成效顯著,包括研究保存、手稿典藏、樂譜與影音專輯錄製出版及講座展覽等活動,繼而舉辦『2014臺灣音樂憶像』音樂會,呈現多年來蒐集與建置臺灣音樂群像的豐富成果,也讓臺灣作曲家創作的活躍音符,除經由手稿典藏陳列外,更可透過現場展演被大眾聽見,並體現臺灣音樂的當代生命力與作品美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副主任 陳悅宜表示,作曲家就像精靈一樣,讓這個世界美麗的風景與文化生命透過樂譜得以更豐沛。這場精彩的音樂會特別委託已成立四十年的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承辦,希望藉助其對於臺灣當代音樂的熟稔度,讓作品演出更加順暢。另外,也邀請了朱宗慶打擊樂團、伯牙三重奏,以及亞太絃樂四重奏等臺灣最活躍與優秀的演奏家發表這些作品。希望這些臺灣本土優質的音樂作品,透過演奏家的詮釋,以及臺灣音樂館各項計畫之推行及努力下,能夠被大家聽見、看見。未來臺灣音樂館還將進行臺灣作曲家的手冊出版計畫,將傑出的人才與作品一併推向國際舞台。
長年積極投入音樂及作曲人才培育,前亞洲作曲家聯盟總會主席,知名音樂界大老潘皇龍教授亦表示,感謝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臺灣音樂館的用心,除了讓很多默默工作的作曲家及演奏家有曝光的機會。臺灣目前不論在演奏方面,甚至作曲方面,皆已達到國際水平,且頻頻在國際上展現實力,例如臺灣已經連續三年獲得亞洲作曲家聯盟青年作曲家首獎,這在很多年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見國內新一輩的年輕作曲家未來是非常無可限量的。也希望臺灣音樂館的各項計畫未來也都能持續辦理,協助更多年輕的音樂工作者與國際接軌。
亞洲作曲聯盟臺灣總會理事長呂文慈表示,作曲家通常是最沉默的族群,而來自政府的助力,對這些優秀的新生代音樂家而言,不啻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臺灣音樂館近期逐步啟動的相關推動計畫顯示出公部門能理解作曲家的需求,透過完善的規劃及強而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讓我們擁有更多珍貴的音樂文化資產。
近年來,隸屬傳藝中心的臺灣音樂館已完成前輩作曲家張昊、徐松榮的手稿典藏計畫,並陸續完成了臺灣作曲家樂譜叢輯I、II、III的出版,內容包括柯芳隆、徐松榮、張昊、郭芝苑、陳泗治、潘皇龍、蕭泰然、賴德和、錢南章(依筆畫順序排列)等重要作曲家之室內樂作品。除樂譜出版之外,臺灣音樂館也將透過影音專輯及作曲家簡介手冊之製作,讓愛樂者能透過不同媒介,對臺灣作曲家有更深入的認識,希望能藉由這樣環環相扣的推廣,讓更多人聽見臺灣的優質創作,並讓臺灣音樂生態更加蓬勃發展。
此次演出的作品皆代表著三位音樂家對臺灣這片土地無限的疼惜,包括柯芳隆具有高度鄉土色彩之《鑼聲》、《祭》與《客謠四章》;錢南章嚴謹執著卻不失純真的《小河淌水》、《158打擊樂重奏》、《Ma Ma奏鳴曲》以及蕭泰然充滿野性魅力且巧妙刻畫福爾摩沙美麗景象的《原住民組曲》等。這些作品都是臺灣音樂發展中共同記憶的重要軌跡,且讓音符持續流轉,讓作品永續流傳。
「2014臺灣音樂憶像」音樂會,於2014年11月30日下午14:30假誠品生活松菸店B2表演廳舉行,邀請大家前來聆賞這場具有臺灣元素、喚起你我內心共鳴的音樂會,即日起開放免費索票入場,相關訊息請洽(02)2897-5900或臺灣音樂館官網http://tmi.ncfta.gov.tw/home
臺灣音樂館新聞聯絡人:
黃馨瑩 (02) 2341-5811#208、0933-378-918、bhsinying@ncfta.gov.tw
李宥蓁 (02) 2341-5811#206、0920-135-910、d059026@ncft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