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湖北省隨縣出土距今兩千四百年前戰國時代的曾侯乙編鐘、編磬,原件保存於湖北省博物館。這項先秦時期所盛行的樂器,總重達六頓,音域已橫跨五個半八度,並且12個半音齊備,不僅能演奏出現代鋼琴上所有黑白琴鍵的聲響,更以圓雕、浮雕、陰刻、彩繪等技法將人、獸、龍、鳳、花、幾何形紋等圖樣雕刻在編鐘上,展現古老東方的工藝技術及文化美學,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1997年文建會向湖北省博物館購置由出土原件翻模複製的“複製件”,在全世界僅有三套,目前其中一套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重要的典藏文物。
當代作曲家如何掌握這千年古老的樂器音色,並運用在現代國樂團之中?本場次音樂講堂邀請民族音樂學者鄭德淵教授講解編鐘形制,以及屢次獲得傳藝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的錢南章教授現身說法,分享其創作作品《序》,提供創作時寶貴的實際資訊,並播放首演時演出現場錄音,氣勢磅礡浩大,您一定要前來聆聽!!
*講座資訊
時間:103年12月27日(六)下午2:30~4:30
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臺北市北平東路7號)
報名網址:
https://event.culture.tw/TMI/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4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