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視障朋友參觀展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於12月份特別規劃「傳藝友善『視障』導覽試辦活動」,邀請社團法人宜蘭縣盲人福利協進會的視障朋友以及臺中市私立惠明盲校的師生,到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透過觸覺、聽覺與手作活動參觀「憨子弟.瘋亂彈—臺灣北管藝術大展」,認識臺灣北管樂器、感受北管出陣文物的精雕細琢!
目前正在傳藝中心展出的臺灣北管藝術大展,北管文物精緻,繁複的雕工、繡工令人嘆為「觀」止,受到民眾的廣大好評。但如果是視力受損的朋友該如何欣賞這些精彩的作品呢?傳藝中心特別為視障朋友安排了以「摸」為探索主軸的北管導覽之旅。首先,進入展場前,本次的導覽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何世芸老師帶領視障學員觸摸展場的「觸覺立體地圖」,透過觸摸高高低低、不同圖形的圖示,可以幫助視障朋友了解展場裡的設施與配置。有了展場的基本空間概念後,就能開始北管探索之旅囉!
導覽中有三大可觸摸展件,第一件是與宜蘭總蘭社「春榭(茶水擔)」等身大、造型相似的道具「春榭」,何老師讓學員們張開雙手,用身體測量春榭的寬與高,惠明盲校的同學們驚呼原來春榭這麼高!要墊起腳尖才能摸到頂端的人物裝飾。接著老師再帶著學員的手由春榭下方的水桶與水龍頭、中間的平臺、摸到兩側的木頭橫桿,同時詳細描述造型細節及用途,讓視障者用觸覺認識春榭可以裝茶水、放供品,然後還能用桿子扛著走的關鍵特色。
第二個觸摸展件則是展場2樓的北管樂器區,這裡陳設了武場(打擊樂器)的小鼓、通鼓、響盞和文場(管弦樂器)的吊規仔、月琴、簫等樂器,一般民眾和視障朋友都能徒手觸摸,展櫃旁還附有點字的樂器介紹;最後,學員們來到傳藝工坊進行「繡規(繡旗的工序步驟展具)」與「認識繡旗紋飾」的動手作體驗。北管大展的「繡規」是傳藝中心特別向宜蘭著名繡莊-麗鴻繡莊所訂製,呈現繡旗製作的「製圖」、「掽棉」、「盤金定線」到「完成」等4個階段,透過觸摸各階段的成品,幫助視障朋友想像繡旗紋飾的製作是如何從無到有的。接著每位學員會拿到一塊紙板,紙板上有事先加工的「火焰紋」紋路,學員要一邊摸著紋路一邊將線繩沿著紋路黏貼上去,藉由自己動手做加深對火焰紋形狀的印象。
對於傳藝中心首次舉辦的視障導覽試辦活動,參與的惠明盲校教師表示很難得有這個機會讓學生們透過手去觸摸學習課堂上摸不到的事物,宜蘭縣盲人福利協進會的工作同仁也表示很開心宜蘭多了一個提供視障朋友參觀的環境。
傳藝中心的「傳藝友善導覽APP」建置有臺灣北管藝術大展精選展件的口述影像語音及手語導覽影片,並可結合展場自動推播的功能及引導磚、定位磚的導覽路線設計,希望提供視、聽障朋友另一個展覽參觀的可能,歡迎民眾至Play商店或APP Store下載或至展示館導覽服務臺免費租借導覽機使用。未來相關友善服務及活動資訊請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cfta.gov.tw/)或臉書搜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NCFTA」。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宜蘭傳藝園區展示館加強展場公共區域及各式觸摸體驗裝置清潔消毒,服務人員每日量測體溫及佩戴口罩並加強健康管理,入館參觀民眾亦請全程配戴口罩,傳藝中心與大家一同協力防範疫情擴散,打造舒適安心的參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