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即將於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辦理一系列傳統偶戲表演節目,4個來自高雄的團隊接力展現臺灣傳統偶戲魅力,包括「錦飛鳳傀儡戲劇團」(11/29-12/1)、「高雄皮影戲劇團」(12/6-12/8)、「永興樂皮影劇團」(12/10-12/12)與「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12/13-12/15),將分別展現懸絲傀儡指尖藝術與傳統皮影戲的光影風貌,帶來傳統的經典戲齣,並搭配後場樂師的現場演奏,讓民眾充分感受傳統偶戲藝術之美。
本周首登場的「錦飛鳳」,創立於民國9年,四代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是臺灣唯一的職業傀儡戲劇團,還有全國唯一的傀儡戲女演師張雪香。演出節目「會緣橋」選自傳統劇目「目連救母」,劇中角色形象生動、人物境況巧妙對比設置;以及拿手好戲「嘉禮迎春歡樂年」,傳統懸絲傀儡戲偶搭配「人偶同臺」的方式演出,劇情幽默逗趣並具備濃烈節慶熱鬧氣氛。隔週登場的高雄皮影戲劇團成立於民國91年,團長陳政宏師承已故教育部民族薪傳獎得主皮影戲藝師許福能。該團致力於皮影戲的研究創新,如獨創皮影戲偶跳窗、研製開口擺尾動作的動物皮偶,讓演出更豐富傳神。演出內容包含傳統劇目「靈珠子傳奇」有哪吒大鬧東海及父子爭鋒的精彩情節;以及自編劇碼「蛇王搶親」從童謠西北雨發想劇情;「弄燈舞影」則結合杖頭偶、手影的演出,內容精采多元。
永興樂皮影劇團是一支典型的家族劇團,「永遠高興快樂」是劇團團名的由來,成立超過百年,目前傳承至第五代團長張信鴻。劇團秉持傳統文化並融入時代潮流創作新戲,亦利用網路平臺、校園教學等方式多元推廣。此次帶來「火燄山」、「濟公收妖」以及「哪吒鬧東海」等劇碼,透過雕刻精美的戲偶、原汁原味傳統音樂演出,讓民眾體驗經典的皮影藝術。壓軸的東華皮影戲團是臺灣現存皮影劇團中創團歷史最悠久的,從清嘉慶時代傳承至今已第六代,該團最大特色在於歷代主演會因應時代的脈動做創新改良,拓展皮影戲演出空間。這次帶來西遊記「金兜山獨角青牛」、「紅鱗大蟒蛇」,還有「關子嶺傳奇」,皆為劇團招牌戲路,老少咸宜淺顯易懂,詼諧逗趣的橋段,搭配傳統鑼鼓配樂、緊湊的皮影光影變化,保證讓觀眾目不轉睛。
108年傳統偶戲系列活動,自本周末起邀請臺灣當代具代表性之民間傳統偶戲團帶來經典戲齣,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錦飛鳳傀儡戲劇團、12月6日至8日為「高雄皮影戲劇團」、12月10日至12日為「永興樂皮影劇團」、12月13日至15日為「觀音山東華皮影劇團」,活動期間每日上午11:30、下午3:00在宜蘭傳藝園區曲藝館演出,歡迎民眾前來宜蘭傳藝園區體驗傳統偶戲之美。詳細活動資訊請見傳藝中心官網http://www.ncfta.gov.tw/或傳藝文化園區官網http://www.px-sunmake.org.tw/activity/newsli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