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以臺灣傳統音樂的北管鑼鼓樂為課程主體,並沿用北管鑼鼓的樂譜「鼓詩」、「板」與「撩」的拍子記號,以及口傳心授的傳統唱念法進行教學,以期在「尊重傳統」的理念下,能夠原汁原味的傳承此項珍貴的音樂文化資產。課程規劃上,以北管最常用、民間最常聽見的基本鑼鼓為主,包括〈一鑼〉、〈緊戰〉、〈火炮〉、〈慢戰〉、〈三不和〉、〈哭相思〉等,除教導這些鑼鼓的敲奏法外,也實際操作這些鼓介彼此互相銜接的運轉法等。整體的課程設計,是希望透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傳統鑼鼓音樂的合奏,以體會北管鑼鼓音樂的豐富性與靈活性,進而激發對北管鑼鼓樂的興趣。
教學方法方面,運用講解、示範法,並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角,由老師帶領學生親自操弄樂器,體驗一場場敲鑼打鼓的合奏活動。活動中,結合ppt的引導、學習單的練習,深化對北管鑼鼓音樂的認識,讓學生一步步地掌握北管鑼鼓的內涵與精髓。
這樣的課程設計,除能使每位學生至少擁有敲奏一件北管樂器的能力之外,北管鑼鼓樂節奏多層次性的聲響特色,也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能力,並增進學生對多聲部聲響的敏銳度及學習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