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戲早期的表演型態為「三腳採茶戲」,主要由一丑、二旦對唱山歌曲調所構成。情節簡單,多半表達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充滿插科打諢,演出服裝輕簡,表演趨近生活化,即興味濃厚。本劇《糶酒》即屬於這種形式的小戲,為「榮興」整理民間俗稱「十大齣」的「傳統客家三腳採茶串戲十齣」系列經典劇目之一。此十齣故事主要圍繞在賣茶郎張三郎的身上發展,透過這個角色編成十個相關且具連貫性的小戲,演出時可個別做單齣演出,亦能連貫成為長篇戲。 《糶酒》敷演張三郎至外地賣茶,賺了許多錢,上酒館喝酒,二位酒大姐見他出手大方殷勤招待,三人相互打情罵俏,充滿逗趣調笑的氣氛。演出所用歌調主要有【十二月古人】、【瓜子仁】和【糶酒腔】,其中【糶酒腔】節奏輕快活潑,形式自由,演員可即興發揮,只要唱腔結尾以固定的「哪哎喲喲」收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