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活動期間:2022/12/24 ~ 2023/01/01
- 活動地址: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 是否繳費:付費 |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本地歌仔」的表演型態為「無舞臺」、「無容妝」,純屬業餘農村青年的男性子弟,在廟埕、廣場、樹下表演自娛娛人,這樣的表演方式稱為「落地掃」,也叫做「土跤趖」,這種合歌或唱或演熱鬧滾滾的情景,呈現當時人民的音樂及歌舞的常民藝術。
本演出因看家戲系列整體演出安排考量,原訂演出場次先行取消, 延期資訊另行公告,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演出資訊
◇ 2022/12/24(六)13:30-14:00
◇ 2022/12/25(日)13:30-14:00
◇ 2022/12/31(六)13:30-14:00
◇ 2023/01/01(日)13:30-14:00
◇ 演出地點:戶外廣場
◇ 演出長度:30分鐘
◇ 注意事項:
◆ 本演出為臺灣台語發音。
◆ 本演出為兒童節目,適合親子觀眾觀賞。
節目介紹
本地歌仔, 是一群業餘農村青年的男性子弟,未著戲服、不容裝,無華麗舞臺,在宜蘭庄頭村落的三合院裡、廟埕、廣場或戶外蔭涼處即興演出,只有唸歌說白應和著絃仔聲,這樣自娛娛人的演出方式又稱為「落地掃」,也叫做「土跤趖」。
本地歌仔著名的四大齣為《山伯英台》、《什細記》、《呂蒙正》及《陳三五娘》,以單純質樸的表演內容,反映民間小戲的生動活潑和早期農業社會的生活風采,以及宜蘭人生活型態和食物特色等在地文化,從21世紀傳統文化急遽消逝的年代來反觀它的存在,更彰顯其珍貴的價值。
本次將帶來四齣經典歌仔選折。
2022.12.24(六) 13:30《什細記》-賞花五曲、《山伯英台》-王婆掛招牌
2022.12.25(日) 13:30《什細記》-賞花五曲、《山伯英台》-王婆掛招牌
2022.12.31(六) 13:30《呂蒙正》-打七響
2022.01.01(六) 13:30《山伯英台》-安童試菜
劇情簡介
《什細記》〈賞花五曲〉為《什細記》的一折,為女主角白玉枝端看天氣好,便與丫嬛們一同上彩樓賞花看風景,用五首曲調來唱出沿途的花景與好心情,在花園賞花時一連串優美的唱曲和身段,相當熱鬧和喜氣,本劇展現出「正旦」、「花旦」及「丑婆」三種不同行當的身段與風格。
《山伯英台》〈王婆掛招牌〉為〈山伯入王婆店〉中一小段,描述山伯離開書院前往祝家莊訪英台,途中主僕二人投宿王婆店。王婆是一位老來俏的客棧店主,這是她天一亮準備開店做生意前的一段趣味性十足的自我身世表白,展現本地歌仔「老婆」的行當身段,還有詼諧對白,曲調相當有變化。
《呂蒙正》〈打七響〉描述蒙正乞食到西街,遇到暢樂姊,彼此相褒對唱歌曲,將1月至12月份的特色融入,曲調活潑十分有趣。(版本:林榮春版本)
《山伯英台》〈安童試菜〉為山伯訪英台,侍女仁心特別請安童上街採買,下廚料理請安童一旁協助試菜,內容點出宜蘭在地風味,包含多道特色手路菜色介紹。
團隊成員
主演|王玉燕、江碧霞、李俐穎、張國保、陳秀美、黃鳯珠、鄭慧敏
樂師|林錦德、江明章、簡順亮、林振忠、沈國政、賴萬枝、廖賴傳
演出團隊│壯三新涼樂團
壯三新涼樂團原名壯三本地歌仔班,於1937年由黃茂琳藝師在壯三老師公廟(今三聖宮)開館授徒,於1946年改名為壯三涼樂團,1953年因故弦歌中輟,1995年由陳旺欉藝師復團,改名為壯三新涼樂(ㄌㄜˋ)團,涼樂寓意:涼涼樂樂(台語),是目前僅存唯一表演宜蘭本地歌仔的業餘團體。
「本地歌仔」於2012年被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並指定壯三新涼樂團為保存團體。
參與須知
※戶外場次免費自由入場
• 注意事項:
(一)依照「實聯制措施指引」登記後入場,進場後請勿任意更換座位。
(二)防疫期間請依規定配戴口罩。
演出單位/策畫者:壯三新涼樂團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承辦單位:壯三新涼樂團
指導單位:文化部
*更多相關資訊隨時更新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異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