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傳統藝術必須透過人來呈現與傳承,而每位執藝的藝師有其個人特質與不同的生命經驗,具有珍貴性、時代性與故事性,有留存之必要性,故本中心自105年起以人物專訪方式,由藝人親身自述其成長背景、習藝過程、展藝風華及傳承之路等生命故事,迄今已記錄21項劇樂種,共計84位藝人,其表演藝術類型涵蓋歌仔戲、客家戲、北管戲、高甲戲、布袋戲、傀儡戲、北管戲曲音樂、南管戲曲音樂、客家音樂、福佬歌謠、原住民音樂、儀式音樂等,相關紀錄正持續進行與累積中。
截至目前記錄藝師
歌仔戲─王金櫻、杜玉琴 、林竹岸 王束花、唐美雲、洪明雪 洪明秀、許秀琴、張孟逸、廖瓊枝、廖秋、廖文雪、董錦鳳、陳剩、陳美雲、鄭金鳳、藍月英
亂彈戲─王慶芳、李阿質、彭繡靜、劉玉鶯、潘玉嬌
高甲戲─黃美悅、蘇玉蘭
布袋戲─王金匙、江賜美、吳清發、林宗男、陳錫煌、黃俊雄、蕭秀鳳、鍾任壁、蘇明順 蘇明雄
布袋戲後場─朱南星
皮影戲─林振森
南管戲─吳素霞
北管戲曲音樂─邱火榮、莊進才、詹文贊、陳為仕
南管戲曲音樂─陳金潭、陳七二、徐聲良、張栢仲、蔡青源
福佬歌謠─張日貴
儀式音樂─李添貴
傳統舞蹈─李彩娥
傳統雜技─何國昭、郭耀麒、陳欽明、陳金來、鄭福仁
牛犁車鼓─黃阿彬
太平歌樂─李仙化、郭江清、郭榮泰
陣頭─李春生、黃震星、陳憲明
說唱藝術─楊秀卿、陳英